3677888-1537454.jpg



松浦彌太郎的行動書店。




聯合報/松浦彌太郎/文 江明玉/譯】 2007.01.07 05:29 am


還沒有網路的時代,我沒有店面,又想要賣書。一開始,我每天拿著「分類廣告電話簿」,展開電話攻勢。打給各個設計師、美術指導、攝影師等,直接跟他們正面接觸。也展開書信作戰。收件人名字還都特地用毛筆寫,我想如果用原子筆寫,大概到助理那兒就被擋住了。

各種方法都試過,就算是小小的一件事,只要我想得到的都做了。因為我可以跟別人一較長短的,只有書而已,所以非常拚命。比如到圖書館裡翻閱流行雜誌,分析覺得「這品牌應該會想要1950年代的設計」,就打電話去問對方的需求。有人買了書之後,還介紹別的客人給我。



開始賣書之後,第一次感覺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

現在回想起來,我大概做了不少蠢事或丟臉、失禮的事情。但我非常樂在其中,想盡各種辦法,讓對方覺得訝異、驚喜等。說要送樣書去,一口氣寄了十箱以上之類的事,任誰都會嚇一跳吧。但是只要對方一看裡頭有很多自己需要的書,還是會買。

進行個別推銷之外,我也在原宿的貓街擺地攤賣舊雜誌。當然,沒辦法光靠賣書過活,我還是繼續在建築工地打工。通常一周三天賣書,其他四天都去打工。雖然完全沒有休假,但賣書那三天對我來說其實就是休假。當時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快點把零工辭掉,只將賣書這事做為我的工作。但是我很明白,同時做兩份工作,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平衡。也許光賣書也能撐下去,但是我不希望過得太窘迫。我也不想鞠躬哈腰地賣書,覺得一旦這樣,就會降低了書的價值。與其去推銷,我寧願選擇跟願意看我的書的人透過書本來進行溝通。不僅希望跟客人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,更希望用這樣的方法來認識人。

開始賣書之後,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對別人來說是有用的。因為難得對別人有幫助,就覺得自己可以再努力看看,這就是我工作的原點。當然也想賺錢,但比起賺錢,自己能幫助別人這件事更讓人開心。



沒想過同世代的人,同樣沉浸在書本的美好當中

開始賣書沒多久,我在赤阪 Huckleberry一角開了店。那是第一次以跟不特定多數人接觸的形式開業,剛起步的m&co.。在那之前,我雖說是在賣書,其實比較近似「賣資料」。當我開始覺得差不多是時候以「書」來跟一般人交流了,就開了這家書店。老實說,我也開始厭倦拿著笨重的行李到處跑了。

在赤阪的店,邂逅了許多至今都還保持聯絡的人,那是我覺得最棒的一件事。因為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,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寬廣。那時候每天都像是嘉年華會,之前覺得自己在日本沒有容身之處,但因書店認識了很多人,也找到了自己應該走的路,第一次有找到容身之處的感覺。我從沒想過竟然有同世代的人,可以跟我一樣,沉浸在書本的美好當中。這些人雖然都是我的客戶,但我不太把他們當作是做生意的對象。在店裡,比起他們買書,我覺得跟他們聊天更令我開心。

從各式各樣的要素當中,歸納出人的喜好,這樣的能力可能是我在美國的時候培養出來的吧。不會說英文的我,只有拚命想像對方是在跟我說什麼,對方在想什麼。這個能力到現在,對我寫文章或是製作、編輯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

對商品有信心,什麼樣的地方都可以開店

由於Huckleberry改裝的關係,我把書店搬到了中目黑的公寓。因為搬到公寓,經營方式改成了預約制,而不是一直開著門等待顧客上門。會選擇在公寓開書店,是因為我希望可以提倡一件事,就是開店很簡單。一般而言,開店很花錢,但是如果對商品有信心,什麼樣的地方都可以開店。

那時候的m&co.是中目黑系的人常去的書店,只要去那裡,就可以找到既時髦又能啟發創意的書,這樣的形象也漸漸地固定下來。但事實上,必須不斷找新東西這件事,讓我開始覺得有壓力。一開始我也不是因為「最近這個很流行喔」的目的在介紹書,也沒有打算要創造流行,於是開始厭倦人家想從我這裡知道「下一個流行大師是誰」。因為事情開始變得不有趣,開書店本身也變得不好玩,我便決定把書店收起來。



利用卡車,書店可以移動到自己喜歡的地方

從結束上一家店到準備好重新上路,大約花了一年時間。開始有想法之後約四個月左右,經過改造的兩噸貨車的行動書店完工了。我把行動書店取名m&company traveling booksellers。在我心裡,「traveling」這個字非常重要———我的「行動」書店。

我覺得最棒的地方,因為可以用跟以前完全不同的風格來開店,對我而言也等於做到了真正的再出發。利用卡車,可以移動到自己喜歡的地方,就算不租場地也可以。這點我希望讓年輕人,以及今後想開店的人了解,我不光是站在高處說,而是讓大家看到我真正實踐之後,可以想出更多種方法。我希望可以帶給年輕世代一些靈感,讓他們看到一些新的選擇。行動書店現在還在繼續營運,我覺得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,真的很棒。

我定期去一些城市,名古屋、大阪、京都……全國各地不管哪裡,都可以把書店帶去,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。因為去各地之前可以先在網站上公告,所以每次都有很多客人來光顧。

行動書店上路之後,顧客的階層有很大改變。中目黑時期幾乎都是熟客,現在幾乎都是陌生人。店就開在公園旁,通常路過的人都會停下來看看,真的很令人開心。這對我來說是理想的形式之一,覺得終於開了一間有自己風格的書店了。

因為是在戶外的關係,夏天跟冬天都很辛苦,但是其中的樂趣卻可以讓人忍受這一切。我自己喜歡書,對喜歡書的人來說,我覺得他們應該也希望有這樣的店吧———想順路過去看看的書店。開始運作行動書店之後,我有種感覺,雖然我賣的是舊書,但是客人並沒有來買舊書的感覺,我賣出去的不是舊書,而是「書」。客人很自然地來看書,很自然地買書,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高興。

【2007/01/07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讓我們布克在一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